李映嫻
台北
在地脈絡 , 大眾文化 , 影像 , 情感
×
橋頭三合院工作室
高雄
大坪數 , 安靜 , 自然景觀 , 郊區
*Tags:
案例介紹

抵達的第一天,看到 Stupin 頁面上刊登了我申請時寫下的文字,當時的問題是這麼問的:「放空對你來說是什麼意義呢?」

「現在寫字的當下感覺這很像書籤,在急忙捕捉文字與訊息的時刻為自己放進一個停下來的標記。記得呼吸。又像是小時候那些還不用上學的時期,早晨自己醒來,全世界還在打呼,我卻可以享有整個家的地板、自在翻滾的時光。時間可以與我無關、晴天下雨也與我無關、就只管翻滾。「放空」兩字甚至還沒被放進腦的字典裡,不用提醒,不用意識,就只管呼吸。」

已是兩年前寫的段落,再次讀到竟有點被自己感動。甚至還記得那個深夜,難得文字可以如此輕快俐落的流瀉。用極短的時間送出了申請,沒有躊躇和猶豫。

回看在橋頭的這段時間,這是一段學著與自己共處,並學著讓所有的感受浮現、發生、存在的一個月。任由自己和環境、空間、人事物碰撞、產生連結,接著去接受我的慌張和無所適從,並且認知到這些感受一如往常且始終都會在我體內的,而我又可以如何帶著他們往下走。

接下來的書寫可能有些零散、有些跳躍,已經克制地節錄,字數仍超載。但寫了再多,卻都遠遠不及橋頭以及這段時間真正帶給我的收穫。

░ 無所事事的練習

技術上來說,這是一個要你整個月什麼都不做的駐村計畫。畢竟「無所事事」也是需要練習的。想當然爾,容易焦慮的我仍舊帶上了一些工具、帶上了一些有點隨機但放在心上已久的想法來到了橋頭,期待著三十天能有些許產出。而心裡的另一個聲音也許早已幫我預言:不可能的,來到不同的環境,這趟旅程一定會長出他自己的模樣。也許這一趟就是在練習丟掉這些期待的過程,那就先回到生活、回到整理、回到身體和空間的相處吧。

0104 2025 Day 4
此刻的我坐在三合院前埕的小板凳和小茶几上,第一次曬到高雄的冬日暖陽。帶著一本書和一盆生菜,然後搬出電腦,好像終於可以開始寫些什麼。

⋯⋯

這幾天做了些工作,但在屋子裡很快就會分心,到處收拾,到處打掃,就連想散步的意圖最後也會變成採買收尾。

⋯⋯

沒有這幾次在外旅居的經驗,我可能永遠不會發現自己原來有輕微潔癖。原來我的系統性人格會在這種時候突然跳出來駕馭彈性發散的映嫻。還是,這些必須收拾與打掃的分心就是我的彈性發散本身?

░ 回到書寫、回到觀察、回到當下、回到日常

接著的每一天都還是煩惱著自己這樣毫無產值的人生,不免擔心著「無所事事」帶來的空與無,但此刻能做的好像也只能剩下記錄和書寫了,盡力留下在這空間裡所感受到的任何想法。我的書寫總是從那些微小的感受或只是現況的觀察開始,於是書寫又帶著我回到了當下。

0106 2025
太陽把一切事物都曬得都熱熱的,我以為熱茶在太陽下也會保溫,但怎麼喝起來還是涼的?坐在我的小凳子和小茶几上,面向沿著牆的晾衣桿,剩下最後一件外套在那裡隨風飄呀飄。盯得入神,突然有想要錄影的衝動。
但在我架好相機的時候,伯母就在我眼前把它收走了。


0110 2025
平常是個非常需要在桌面及身邊任何地方放置時鐘的人,但在這裡一抬頭,卻發現牆面上的鐘,是掉落、是無效、是沒有指針的。竟對自己覺得有點好笑。

0112 2025
我是從聲音發現這間屋子的通透的。
早晨猜測麻雀停留的位置,中午猜測機車是否直直朝我的門前騎來,下午猜測是哪一位伯母正在聊天。大概只有工地施工的聲音是不需要猜測的,他們大聲地好像害怕沒人聽見一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少了高樓,這裡夜間垃圾車的〈給愛麗絲〉,總有一種巡迴演唱會的氣勢。那也是我可以一次搜集到各位伯伯、伯母和 Sandy 的時刻。他們總說,你的回收才一兩個,放進我們的籃子裡吧。

好像還沒有很會捉摸高雄的天氣,常常看著窗外的陽光,人在屋內發抖。這才努力振作整理好自己趕快到前埕曬太陽。

風啊、身體啊、陽光啊,每次出門前的時候都在想這些事。會不會等等沒光變很冷?會不會等等風很大?要不要戴帽子呢?再戴條圍巾?還是這麼冷不要出門了?我會不會走不回來?

回到生活像這樣簡短地記錄了幾天,記錄生活像是在和自己溝通妥協的過程,手指和腦袋無時無刻在斤斤計較哪些聲音和字句是否該被留下,又是否來得及被留下。我不確定那份擔心焦慮的心有沒有在這些過程被放下來,忍不住還是批評了自己一句:

也許日記終究還是一種「在舒適圈裡」的書寫,我想著那句 write a little every day, without hope without despair. 卻又忍不住質疑自己未免過於偷懶。

0118 2025
駐村進入下半,日子很簡單、腦袋很簡單

不變的依舊是面對產出與不產出的焦慮之類
紀錄不紀錄、拍攝不拍攝、製造不製造之類

也許無所事事想問的問題是
你願意讓出多少餘裕給自己?

整理的餘裕、重新排定輕重緩急的餘裕
放空的餘裕、允許思緒天外飛來的餘裕
休息的餘裕、專心洗衣打掃採購
並且規劃如何好好生好好活的餘裕
之類之類

然後才能開始問問那些腦袋的聲音是否願意停留,
以及身體和腦袋願意如何開展。再一次,不要急。

░ 不要急,創作在來的路上

那些也許是關於創作的思緒終於在第 19 天之後開始滾動,在一個毫無預警的午後。那天上半天做了許多家務,午後安靜地讀了一些書,一邊漫無目的摸著我的紙⋯⋯說是創作,也只是緩緩地把想要實驗的媒材帶到戶外去踩了幾下。但那短短幾分鐘,身體好像感知到什麼頻率,內心雀躍一陣,放下記錄的期待,只想要這樣的體感延續停留。於是我的喃喃自語能力開始啟動,那通常是實驗/作品開始的地方。

「再 quote 兩段我在複寫紙上寫下的字」

接續昨日反向的書寫,這樣的閱讀是否徒勞?這樣的書寫是否徒勞?字跡和腳印來到同一個方向,誰施力、誰受力、反作用力的誰的承接?書寫和腳印為何重疊?還看得見那道縫隙留下的白嗎?縫隙底下的植物呢?沒有被踩下和寫下是否就被遺忘? 2025.01.23

而這些關於書寫、關於創作和生活的邊界終於開始模糊,筆記裡的書寫開始偶爾參雜了生活小事、參雜了採買的事、參雜著也許是創作的事。寫了兩句,就蔓延或回頭連結到了那些實驗的想法。

「舉例跑步的事」

而實際上關於創作的實驗,也僅進行了三天左右,卻終於不再⋯⋯

0129 2025
駐村最後一個全天,大年初一。今天出門散步終於選了一條不同的路,說是不同,但也好像前幾日已經走過或跑過,想再找的適合的小位置停留坐下寫字,但遲遲沒找到,就這麼一路走到市區。沿路看到一些持續工作的人們,全副武裝穿著農時工作的夷服,巡田水、拔草、白鷺鷥也如常矗立,我為自己今天出門前想要稍微打扮的心意感到好笑。

一個想投的國外機會 open call 在這天截止了,想了一整個月直到昨夜才想到可以嘗試申請的方向,但我不想放過這最後一個在橋頭田間曬太陽散步的日子。告訴自己,沒事的,下次吧。也許這個月的無所事事真正要讓我練習的是放下執著,可以有目標,努力但不強求。

屋子慢慢的冷、慢慢的熱,是不是像我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沈澱。明明屋外已經艷陽,屋裡卻還留著前一日的冷,遲遲不肯換氣。雙手攢著前一日的記憶,好像沒有好好想過、寫過一回就不算走過。再一次,這樣到底是比較怕遺忘還是錯過?

0130 2025
駐村的最後一天起的特別早,接著像往日三十天的每一個早晨儀式,拿起可口可樂的瓶子撐起窗、將那塊花布窗簾捲起,等待第一道冷空氣進入空間。

這天終於親眼目睹了大伯每天早上在三合院前埕和祖先虔誠說話的模樣。

說「終於」是因為通常的早晨我都是被一些手機短影音的聲音喚醒的,那是在大伯每日早晨拜拜後的滑手機時光。今天聽到他說著保佑子孫和家人們平安、請祖先們看顧等等,語氣輕聲平常地就像長輩站在他的眼前。而這樣的虔誠與想望,單純簡單,卻令人感到幸福地太奢侈。謝謝他日復一日都惦記著家族裡的人們。那道流入空間的空氣,突然暖了起來。

而這天的我沒有拿起手機相機,沒有著急,站在窗邊聽著,接受一切經驗在我眼前都只會有一次,不怕錯過也不怕遺忘。

░ 關於回家、關於陪伴、關於感謝

我的 google map 上一直有一個標記,在新生路的某個小路口,標籤寫著「奕臣 飛機小路」,這是兩年前為了拍攝前來勘景的時候標下的位置,還記得聽完那段路的故事我和導演說:「我想指定這段故事和路線可以嗎?」

當然後來因為篇幅關係,我們只能用很幽微的方式,甚至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的方式看見那條同時是啟程和回家的路。

這回駐村的第一天抵達的時候,我看著田間小徑,滿心興奮,當車子轉進三合院的時候,奕臣說:「來喔~歡迎回家。」我的眼角一陣潮濕。
我們總說這個駐村計畫是奕臣陪伴媽媽的方式,除了他因此每個月可以回家一趟,這個充滿回憶的空間也因為被使用而得以呼吸舒展,郭媽媽更是以照顧的名義忙東忙西餵養了多少藝術家的靈感和肚皮。

實際在這裡的三十天,我在想,這個陪伴,到底是我們陪伴了郭媽媽、這個空間,還是他們陪伴了我。

我想我會一直一直感謝有這樣一段奢侈而幸福的時光,這樣一段讓我認真地與我的不安和焦慮待在一起的練習。那些猶疑、破碎、軟弱、和無所適從,都和我的足跡、我的眼光、我的自在、我的語言和那些文字遠不可及的感受——一起散落在這座溫暖的城鎮裡、在幾片幾片蔓延的稻田邊、在這幢三合院的牆面、窗檯和光影之中。那些我總以為我雜亂無章、無以收束的一切,在這裡都被靜靜地完整接納與安放。

░ 後記

回到台北經過三個多月才終於完成這篇心得,也許也算是一種「雙手攢著前一日的記憶,好像沒有好好想過、寫過一回就不算走過。」然而這一次,似乎既不害怕遺忘、也不害怕錯過,好像開始可以相信體內的感受和記憶,在適當的時刻觸地,語言便可以自然發生。
  
再次感謝橋頭、感謝郭媽媽、感謝奕臣、和郭家所有長輩的看顧。

INFO
服務數據統計
案例類型 PIN X STUDIO
住宿天數 30 DAYS
駐村時間 2025.01.01 - 2025.01.30